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宫词
顾况
玉楼天半起笙歌,
风送宫嫔笑语和。
月殿影开闻夜漏,
水精帘卷近秋河。
朱隐山解读
顾况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中的进士,没有赶上盛唐时期,但他是唐代诗人中少见的得享高寿者,据说活了九十多岁。他的诗,整体上继承的是杜甫一路的现实主义传统,又开了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声。他还曾在青年白居易初到长安时为之延誉。
不同于唐代一般的宫词,顾况此诗的宫怨色彩较淡,更接近于一种对后宫女性秋日生活的窥探、想象和再现,哀怨和讽刺几乎没有,呈露的是平和静好中的一种淡淡的失落情绪。
“笑语和”中的“和”字,有“喧闹”之意。唐宫秋夜,高楼起笙歌,宫嫔笑语喧腾,时间流逝,至于夜半,依然水精帘高卷,能远眺银河。可见后宫的这一份欢愉,至夜半亦不肯停歇。俞陛云在《诗境浅说续编》中详细分说此诗:“首二句言笑语笙歌,传从空际,当是咏骊山宫殿,故远处皆闻之。后二句但言风传玉漏,帘卷银河,而《霓裳》歌舞,自在清虚想象之中。”骊山宫殿、霓裳歌舞云云,可见他认定此诗乃实写玄宗后宫情事之作。
如果单纯认为这首诗是粉饰升平、充满对宫掖生活的猎奇,也是不对的。倘若我们将这首诗的视角系于身处局中的某位宫人,那么,她显然对这份热闹投入得不够,并非对宫廷生活游刃有余的主角,否则又如何有心对整场热闹作如此一番相对超然的观察?
倘若将视角系于诗人本人,那么这样的场景,不过是作为后来者的他,对盛唐时期华清宫旧事的遥想和追摹,是帝国由盛转衰后对开元天宝旧梦的特殊重温,俨然如后来者元稹所言“白头宫女在,闲坐说玄宗”,不过是借宫人之口、之眼,表达对往昔的眷恋罢了。但正是这份眷恋,才显出诗人的有趣和深情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行业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